高职研究
Higher Vocational Research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职研究 >> 正文

《职业教育信息汇编》2021年第10辑总第153辑

日期:2021年10月27日   作者:科技处    来源:科技处       编辑:科技处       浏览: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多措并举 推进实施工作坊实践教学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点燃课堂激情打造“五有”课堂

篇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多措并举推进实施工作坊实践教学

【作者】宣翠仙 邱晓华 陈海荣

【出处】《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14日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融合发展、快速迭代,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课程改革、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学业评价入手,深入开展课程模块化、环境情境化、学习合作化、评价多元化教学改革,推进实施“能力导向、四化融通、中外携手”的工作坊实践教学,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从“单项技能”到“综合能力”,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解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打造“分级匹配、项目引领”的模块化课程。深入行业企业调研,解构岗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从知识、素养、技能维度细化要素,依据“基础→专项→综合”3个培养层级确定能力模块。按照“能力→任务→过关问题→学习单元”的逻辑关系,选取主题情境开发由浅入深、相互支撑的工作项目,基于项目开发模块化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现了知识、素养、技能的多维度关联,体现了能力训练的针对性,打破了传统课程间的界限,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更新迭代模块化课程内容,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融入的新途径。从外引视角看,可以从企业真实项目、技能竞赛项目、“1+X”技能证书项目等途径对接新的变化,将相应内容进行教学化转化后融入课程,促进以岗定课、以赛促课、以证融课的“岗课赛证”融通。从内循环视角看,可以将引入的综合性真实项目进行教学化改造和项目任务分解,根据职业能力对应的层级更新迭代基础级、专项级的项目内容,及时匹配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从“一元课堂”到“多维空间”,创建情境化教学环境

突破单一的教室环境,创建工作坊打造多维学习空间。根据专业方向、赛项类别、企业需求、师生特长组建工作室,配置工位,形成工作坊物理空间;开发在线课程和学习历程平台,更新迭代,形成资源空间;打造技术社区和技术朋友圈,开放共享,构成社交空间。基于物理空间、资源空间、社交空间多个维度,形成了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开放式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融入真实的职业情境,推进工作坊制度和文化建设。引入企业、技能大赛、“1+X”技能证书的真实项目、工作流程、管理办法等职业情境,建立健全工作坊的项目管理、团队管理、绩效管理、学分互认等运行管理机制。融入团结合作、诚信守时、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等职业素养,通过建宣传墙、座谈培训、演练测评等途径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推动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和企业文化融入工作坊。

从“以教为主”到“学研并举”,创设合作化教学形态

校企协同,组建“导师—学长—学弟”学研共同体。匹配模块化教学的分工协作需求,根据专业方向在专业群内遴选教师和优秀学长,形成“群内互通兼容,校企专兼结合,师生—生生结对”的学研共同体。学研共同体实施团队带头人负责制下的分级管理,即由团队带头人协同专家统筹教师安排、把关项目设计,模块负责人组织教学实施,优秀学长协助管理学生小组,小组长负责组内管理,从而形成“专家带教师、教师带学生、学长带学弟、组长带组员”的“传帮带”协作教学氛围。

学研并举,开展小组合作的项目化教学。依托工作坊的情境化环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导师方法引导、学弟自主研学、学长导学助学,促进师生、生生互动,开展学习和研究并举的项目合作。在合作化学习中,将项目“学、做、用”融为一体开展“线上自主研学、线下项目实践”,实施“一期一项目、一周一任务、一周一汇报”,从而使学生逐渐提升综合职业能力。这种教学生态将以教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学堂,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有效激发学习内驱力。

从“结果评价”到“过程评价”,实施多元化学业评价

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协同多主体健全学业评价标准。岗课标准融通,是由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合力,将岗位技能标准融入教学内容评价标准;赛课标准融通,是依托工作室、创新班的师生团队,将技能大赛评价标准融入创新创业项目评价标准;证课标准融通,是对接“1+X”证书专业试点,将行业企业证书评价标准融入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同时,及时跟进岗赛证发展动态,持续更新内容,推进课程教学标准、实习实训标准、学分互认标准等各项标准的完善和实施。

贯通职业能力发展过程,构建“两全两化”学业评价体系。以达成预期学习成果为目标,引入“学习负荷”概念,将课内和课外全过程学习时间纳入评价范畴;开发编制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素养等全要素的质性评价标准,运用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并举的方式开展能力与素养评价;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学业评价与能力素养发展分析系统,建立动态化信息采集与反馈机制,通过职业能力成长的可视化,及时形成学生发展的过程画像,从而形成“全过程、全要素、动态化、可视化”的学业评价体系,实现精准学情分析与教学改进。

从“专业试点”到“中外携手”,打造国际化办学品牌

引进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合作,从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先行试点,逐渐发展为与机械制造类、艺术设计类、土木建筑类专业集群发展,创办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怀卡托国际学院。引进新西兰微认证等优质资源,与新西兰教师合作开发双语课程,共同编写专业课程的全英文教材。与新西兰共建师资培训中心,共办中新职教论坛,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实施“百师致远”培训计划,派遣骨干教师赴新西兰开展中长期培训。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质量认证工作,打造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输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提升职教国际影响力。一是服务卢旺达海外分校建设,打造“鲁班工坊”品牌。委派教师援建专业实训室和直播教学平台,组织开发双语专业标准和教学资源,其中两项“三新”专业标准已通过卢旺达教育部认证。二是服务留学生来校深造,打造“留学金职”品牌。面向在校留学生开发“菜单式”双语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组织留学生加入工作坊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指导回国的留学生创新创业。通过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优势资源和经验,不断提升影响力。

篇2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点燃课堂激情打造“五有”课堂

【作者】邓志革

【出处】《中国教育报》2021年7月18日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是教育创新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开展课堂革命既是国家发展、社会变革的外在需要,又是提升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推进教学创新作为激发课堂活力的根本动力,把构建智慧教学环境作为根本支撑,把全面加强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作为根本保障,聚力打造“五有”课堂,点燃课堂激情,走出一条湖汽特色的课堂革命之路,有力推动了课堂革命向实处着力、向深处拓展。

打造“有灵魂的课堂”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应以价值塑造、育人育才为根本。学校通过印发“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关键作用和其他课的核心作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打造“有活力的课堂”

一方面,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创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学生开展“知识获取+探索性实践”的个人自主学习、“知识内化+合作性实践”的小组合作学习、“知识创新+研究性实践”的团队协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助力教学的顺畅联结、强化团队的积极协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优势,创设虚拟仿真与真实场景相结合的学习场景,适配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强化真实、沉浸、体验和交互的功能,实现线上虚拟空间完成知识的获取与内化、线下实体空间完成知识的外化与创新,让课堂“活”起来。

打造“有情景的课堂”

2011年起,学校在上汽通用ASEP项目基地的基础上,先后引进宝马、保时捷、上汽大众、北汽、中车、华为等知名企业共建宝马BEST、北汽BSEP等15个实训基地,为师生打造集教学、生产、技能训练、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环境。2016年起,全面推进智慧教学环境创建工程,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设备,新建和升级理实虚一体的智慧教室65间、智慧车间28个,营造交互性强、便捷智能、开放灵活的教学环境,深度激发师生教与学的活力。

打造“有规矩的课堂”

全面实施创建“文明课堂”,狠抓学生到课率和听课率,努力建设有利于学生自觉获取新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的优良学习环境。学校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学风建设工程,狠抓课堂纪律、组织纪律和考试纪律,树立严格的学风、考风;加强与规范学生实习实训,保障学生技能训练,有力推动学风建设;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品牌优势,开展院系两级“特色技能文化节”,营造具有湖汽特色的校园专业技能文化。

打造“有反馈的课堂”

学校通过构建办学水平可视化、教师发展可视化、学生成长可视化、管理服务精准化的“三可视一精准”智慧教育新生态,深度挖掘师生发展与成长过程的数据,经过清洗、分类、合并、拆分、去伪、重构等深度治理,开展云端可视化评价,实现了评价结果由模糊定性到精准画像的转变以及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的轨迹全景展示,突破传统的单一化、经验化的指标衡量,打造途径更多元、数据更真实、主体更自觉、结果更公平的评价生态。为师生个人起到引导作用,不断改进行为和习惯,促进教与学的效果不断提高。

返回列表页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0 地址:常德市人民路4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