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学院师生走进常德河街潘能辉藏品木雕馆,开展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木雕馆里一幅25米长的《湘行散记》绘画水墨稿完整的展示在墙上,“我花了4年时间完成,展现了河街码头、凤凰古城昔日的繁荣景象以及一脚踏三省的边城。”潘老师认真讲解着他的创作理念,深深吸引了参观学生。
走出藏品馆,“常德的船文化展示馆”正在建设之中,48艘船将在这里亮相,实景式体验非遗技艺。在潘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在船上现场体验砂纸打磨、刀修边角,并叮嘱道:“学习木雕要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才能更好的去传承木雕技艺。”
学院自2020年以来,以非遗进校园、文化寻访、非遗文创体验等系列主题活动推进开展“非遗”传承教育工作,并于2024年开办非遗木雕兴趣班,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非遗传承人为支撑”的教学模式,受众师生近万人,成效显著。
此次活动,通过“精神+技艺”双线融合,帮助木雕班的学生深入理解非遗价值,掌握基础木雕技巧,并创作出个性化作品,推动非遗技艺从“活下来”到“活起来”。

潘能辉指导学生打磨木雕作品

潘能辉讲解《湘行散记》设计理念

集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