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展课题研究思路,丰富课题研究成果,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一行10余人,围绕2023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进行实地调研。
实地走访,研深研细。课题组成员先后深入常德河街潘能辉工作室、鸳鸯走马楼、桃源工艺术博物馆、常德市博物馆以及桃源县职业中专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与“非遗”传承人、“非遗”课程负责人等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桃源木雕、刺绣、麻质画、擂茶等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以及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基本情况,为推动本土“非遗”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积累更为丰富的素材,同时推进课题研深研细。
座谈交流,研深研透。为进一步具体细致了解本地“非遗”进校园的典型案例,课题组成员走进桃源县职业中专,与桃源县职业中专副校长钟敏等相关处室的领导、老师以及桃源刺绣省级传承人罗明华大师进行座谈交流,讨论了如何对桃源刺绣等本土“非遗”进行系统性保护、活态化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的问题,并具体围绕桃源刺绣这一“非遗”项目在“非遗进校园”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大师工作室建设、非遗课程开设、学生学习培养、师生技能竞赛等情况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使研究如何推动“非遗”和“思政”同向同行更为具象化,更好推动课题研深研透。
下一步课题组成员将基于调研收集的资料,形成科研论文,重点探究如何实现本土“非遗”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进而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以提升“非遗+思政”育人实效。真正做到课题研究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发现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研究真对策。

课题组成员在桃源县职业中专开展座谈交流调研活动

课题组成员开展实地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