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余立斌带领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医学专业学生代表寻访校友“最美乡村医生”张代安,来到安乡县大鲸港镇永乐社区卫生室,开展行走研学。
走进卫生室,同学们看到有医生正在抓药,有几个医生正在围绕患者进行讨论,还有患者在长椅上等待。看到同学们的注意力在不同地方,于是让同学们分组研学。一组同学对就医患者进行采访,了解到当地社区有五千多村民却仅有张医生一个卫生室,虽然对相对较远的患者不方便,但张医生医术过硬,大家更信任他。另一组同学采访了前来交流学习的乡村医生们,了解到各个地方乡村医生比较缺乏。每年乡村医生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技,其中,前来自费学习的汤医生就谈到所在县下辖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空缺达40%,这次他带的5个本土培养医生已经走了2个,剩下3个年轻医生不知道会不会坚持下去。
同学通过这样的实地采访,了解到老百姓希望有更多医术过硬的乡村医生到来,而现实却是乡村留不住人才,乡村人民的健康如何更好保障?这个问题深深的扎进了同学们心里,也让同学们对这位扎根乡村25年之久,有着过硬本领的师兄有了更多的敬佩与疑问。等待着张医生忙完手头上的事情,我们开始了与榜样的对话。
在采访中,张代安医生讲述了他在祖父影响下,立志从医,1998年从常德卫校毕业后就扎根家乡、磨练医术到现在服务一方。有同学问到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时,张医生直言不讳的说:“当时条件差,困难多,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凭借胆大心细、多学习、肯吃苦,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获得村民们的信任。”也有同学疑惑为什么有本事的师兄不考虑去城市大医院工作?张医生说到乡土情怀,表示这里更需要他,村民们都信任他,在乡村卫生室与在大医院一样治病救人,在这里的成就感比在大医院工作更强烈。同学们想起采访过的患者们,在谈到张医生时,眼神中、话语间无不透露出对张医生的信任与感谢。这里需要我,所以我来了,这是最纯粹的医者初心。
张医生最后对师弟师妹们说:“年轻人应该要有干劲,不怕苦、不怕难,扎实学好知识,努力专攻一项,只要坚持下去,基层医生同样是令人尊重的大医生。”一句“大医生”点醒了同学们,工作地域不是评判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而是用扎实的医学本领,去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能守护一方人民健康就是大医生。
同学们通过这堂生动的行走课堂,来到榜样身边,感受乡村也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同时也认识到当下乡村医生匮乏的困境。医疗专业罗元杰同学说:师兄的故事让我很受鼓舞,他身上有着一股子韧劲,我会向他学习,学好专业知识,相信自己以后也可以在乡村拼出自己的事业。医检专业付凌睿同学表示看到了自己与榜样之间的差距,也明确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用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汲取榜样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两团两室”将“学习身边榜样”活动走深走实,挖掘身边鲜活的思政素材,将思政课融入社会大课堂,让同学们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可追可及,只要坚持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师生与医生进行采访沟通
师生同赞“最美乡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