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News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正文

传承优良传统 弘扬美好家风

日期:2019年07月23日   作者:孙霜    来源:       编辑:       浏览:

传承优良传统   弘扬美好家风

孙 霜

前不久,反映现代家庭生活的电视剧《都挺好》在舆论场上激起无数涟漪。虽被命名为“都挺好”,但直至“大结局”前都让许多观众感觉“都挺不好”:父母重男轻女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冲突不断,大儿子爱面子缺少担当,二儿子则想尽办法“啃老”,小女儿因从小被忽视、自立后决心与原生家庭决裂……

苏家每个子女在为人处世上都或多或少呈现出某种“病态”,而这些“病”的形成,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问题——有什么样的家教家风,就会孕育什么样的子女。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对家教家风极其重视,诸如“养不教,父之过”“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等古语典故,强调的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与不易。在《说文解字》中,“教”字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字解释为“养子使作善也”,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好的家教,能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也就是个人的“身修”;能教导家庭成员和睦相处、齐心协力,也就是家庭的“家齐”,进而才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格局、大境界。因此,古代不仅涌现出如“孟母三迁”“曾子杀猪”“岳母刺字”等妇孺皆知的众多家教故事,而且流传下《孔子家语》《曾子家训》《颜氏家训》等大量家书、家训。在口口相传里,在白纸黑字中,先人与后代“对话”,谆谆教诲齐家经验智慧,呕心沥血叮嘱子孙传承好家风。正是在这代代相传的耳提面命、耳濡目染中,孕育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家国文化和家国情怀。

“当乌云被阳光亲吻时,它们就变成了天空中的花朵”。陷于一地鸡毛,难免会忘记抬头看天。温润厚重的家风,往往能帮助打开人生的格局。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宜牢记总理“做个本分的普通人”的教导,坚守“不沾总理的一点光”而勤勉做人;“华人船王”赵锡成的女儿赵安吉因为爸爸总说“下一次做得更好”而变得不怕失败;钟南山谨记父亲格言“人总要为世界留下点什么”,80多岁依旧坚持奋战在医疗前线……家教家风的世代积累、嘉言懿行的代际沉淀,总能让后辈在迷茫时坚定,在困顿时坚强,在追梦中坚持,也将为国家兴旺、民族复兴注入更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也许,有人会说“我家就是普通家庭,谈不上什么家风”。实际上,每一家都会有自己的家风,体现在生活的选择中、家庭的发展中、亲人的相处中,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细节中。我成长于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自我记事起,确不曾听闻父母对我有关于家训家风的专门教导,父亲老实憨厚,母亲勤劳善良,他们的一生平淡无奇,却一直在用行动让我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乐于助人、知恩图报、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等等,尤其是孝顺父母,以至于我五岁的小外甥每次出行都坚持先由他来为太奶奶推轮椅,可见,家风总能在点滴浸润中形成无言的教诲,也在不经意间点燃孩子人生的一盏明灯,就像法国作家罗兰所言“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

家风是传承千年的精神尺度,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母体和走向世界的“源代码”。 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革,时代号召我们每一位怀有中国梦的中华儿女,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凝结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投身时代洪流,为人生出彩逐梦圆梦,以国家富强支撑民族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拼搏。


  

打印    收藏

返回列表页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工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0 地址:常德市人民路4253号 湘ICP备050059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