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Teaching and Research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对公共课程教学研究工作的几点思考

日期:2024年03月18日   作者:杨钧瑜    来源:公共课部       编辑:公共课部       浏览:

长期以来,公共课程建设因其相对“规范成熟”,存在教学研究难出成果的现象,特别是要出高水平成果更是难上加难。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几个关键问题有必要提出来分析思考。

一、如何切入研究项目

一要“向外拓展”,公共课的教学内容不应限于课堂,应向课外、校外、网络空间拓展;二要“对内融合”,公共课的教学内容、教法、教师应与学生职业岗位需要融合、与专业融合;三要“活化泛化”,不从内容上刻意追求课标的统一,而是从方向上界定课标的大致范围,不限于课程体系而强调实用价值。

二、怎样选择研究方向

一是为规范高职公共课的课程标准提供一种方向性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高等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高职院校在公共课程开设上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容易导致随意性。二是为增强高职公共课活力提供一种有效性途径。公共课如果限于课程知识体系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原则,内容上容易固化,失去活力。内容上的灵活性是公共课的活力之源。三是为高职公共课主动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提供一种实用性选择。素质拓展、“产教融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公共课是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必须与学生职业岗位需要、专业、行业企业需求融合。

三、怎样面确定研究重点

一要借鉴欧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对公共课职能的深度认识。欧美对公共课的共识有五个:(1)培养广泛的基础知识。公共课程帮助学生获得多个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2)提高综合能力:公共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3)促进跨学科研究:公共课程通过跨领域设置和跨学科教学,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4)帮助就业和职业发展:公共课程中的职业发展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和准备,提高就业竞争力。(5)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公共课程的培养,学生不仅在学术上得到提高,还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价值观。

二要瞄准国内高职院校公共课短板发力。国内对高职院校必须开设哪些公共课有明确规定,但对怎么上课没有特定要求,基本上是各自为战。

返回列表页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0 地址:常德市人民路4253号